随着上海持续推进“人才强市”战略,2025年上海落户继续放宽,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调整,旨在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、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者扎根上海。本文将深入分析五大主流落户方式(居转户、人才引进、应届生落户、留学生落户、投靠落户)的放宽条件,并结合实际案例梳理申请方案,为不同背景人群提供参考。
不确定自己是否符合上海落户条件?点击【上海落户条件自测】一键自查
一、2025上海落户继续放宽:居转户
(一)政策放宽要点
1. 社保基数要求放宽
原政策要求前4年社保基数需达到1倍以上,2025年调整为“前4年正常缴纳即可”,但后4年仍需满足36个月1.3倍或2倍基数26。临港、张江科学城、五大新城等区域,社保基数要求进一步降低至1倍,且年限缩短至3-5年。
2. 材料简化
取消计划生育证明,改为提交个人承诺书,减少行政流程。
3. 职称替代方案
无中级职称者可通过以下方式替代:
近4年累计36个月社保基数达2倍;
科创人才连续3年社保基数达3倍。
(二)主流申请方案
🚩常规路径:7年居住证+7年社保+中级职称+后4年36个月1.3倍社保。
🚩高社保路径:7年居住证+后4年36个月2倍社保(无职称要求)。
🚩临港/张城快速通道:5年居住证+5年社保+1倍基数(重点企业核心人才可缩短至3年)。
👇点击下方图片👇
二、2025上海落户继续放宽:人才引进
(一)政策放宽要点
1. 服务年限放宽
取消“引进人才需在本单位服务5年以上”的限制,人才流动更灵活
2. 职业目录扩容
新增38个紧缺职业(如保育员、家政服务员),符合条件的技能型人才可通过特殊通道落户上海
相关阅读:2025上海高技能人才落户条件,紧缺急需人才目录更新!
3. 高技能人才倾斜
持有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(技师)或一级职业资格(高级技师)者可直接申请,无需省级以上奖项
(二)主流申请方案
🚩学历型人才:本科+高新企业+2年1.5倍社保;硕士+1年1.5倍社保
🚩高技能人才:高级技师证书+岗位匹配。
🚩创业型人才:企业连续3年纳税年均100万或雇佣100人以上
三、2025上海落户继续放宽:应届生落户
(一)政策放宽要点
1. 名校范围扩展
清华、北大、复旦等六所高校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;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硕士免打分落户。
2. 区域倾斜
在五大新城、南北转型区工作的“双一流”本科生可直接落户,吸引人才支持郊区发展
(二)主流申请方案
🚩顶尖院校路径:清华/北大本科或世界前50院校硕士直接落户。
🚩区域就业路径:非顶尖院校毕业生在五大新城重点企业就业,通过区域加分达标72分
四、2025上海落户继续放宽:留学生落户
(一)政策放宽要点
院校范围扩大
QS前50院校毕业生无社保基数与时长要求;51-100名院校毕业生仅需6个月社保。
回国时间灵活
取消“首份工作必须在上海”的限制,调整为回国后2年内来沪工作即可。
疫情特殊处理
因疫情在国内上网课导致境外时长不足者,可提供官方证明豁免。
(二)主流申请方案
🚩QS前50院校:直接落户。
🚩非顶尖院校路径:
🚩本科双一流+国外硕士:6个月1倍社保;
🚩本科非双一流+QS前500硕士:1年1.5倍社保
五、2025上海落户继续放宽:投靠落户
(一)政策放宽要点
1. 年限差异化调整
普通夫妻投靠需结婚满10年,但残疾人、少数民族、华侨等群体缩短至5-7年。
2. 户籍限制放宽
投靠人无需提供原户籍地无业证明,简化材料流程
(二)主流申请方案
🚩常规投靠:配偶为沪籍+结婚满10年+35周岁。
🚩特殊群体:残疾人配偶结婚满5年;少数民族/华侨配偶满7年
2025年上海落户政策的放宽体现了三大导向:
区域平衡:通过缩短临港、五大新城等地的落户年限,推动郊区发展。
产业适配:新增紧缺职业目录,精准吸引技能型人才。
国际化引才:放宽留学生院校排名要求,强化全球人才竞争力。
建议各位朋友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最优路径,并密切关注社保基数的动态调整,如果对2025上海落户继续放宽还有任何不明白的,可以点击左侧扫一扫添加顾问免费咨询掌握最新资讯,独家资料,或点击下方在线咨询,专业人员随时在线答疑!一对一规划解答落户上海、提升学历、申请职称、积分上学等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。